当前位置: 首页 > 寄情山魂水韵间——访军旅画家吕中洲
寄情山魂水韵间——访军旅画家吕中洲
点击数: 4816 发布时间:2010-01-25

       

水墨粉彩艺术人生

吕中洲,1952年生于河南邓州市,1970年参军,先后在国防科委,上海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从事美术设计工作,深造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长,中国商都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画廊艺术指导委员,客座教授,日本《中国名家》画廊签约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擅长山水花鸟画,有深厚的传统功力,浓厚的民族色彩和时代信息,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博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夜巡》入选建军五十五周年全国美展和首届神剑美术摄影大展获优秀作品奖。《边塞月》入选1992年海峡两岸书画大展获金奖。《版纳之春》入选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全国书画大展获一等奖。《版纳风情》《边塞风光》《瑞丽江畔》先后参加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中亨杯》全国书画大展,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即迎澳门回归全国书画大展。《亚亨杯》全国书画精品大展并获奖。《春到边塞》入选香港21世纪亚洲书画艺术博览200家大展。《大漠归舟》入选第五届全国山水画大展获荣誉金奖。《戈壁之光》入选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获佳作奖。《大漠神舟》入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书画大展获优秀作品奖。《塞外风光》在2007年中日韩百位书画名家交流展中获最高荣誉奖。并在郑州、昆明、北京、香港、台湾、新加坡、日本、英国等地举办画展。业绩和创作经历在中央电视台,香港电视台,日本电视台,台湾电视台和河南电视台播出专题报道,作品分别被《美术报》《解放军报》《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家》《世界华人美术家》《中国当代艺术世界名人录》《延伸的长城/中国转业军官风采》《世界科教文组织专家成员录》《21世纪亚洲书画艺术博览》等八十多家国家级专业报纸、杂纸、画集和辞书载入史册,多幅佳作分别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日本中国名家画廊》《香港中国画廊》国内外美术馆画廊和收藏家收藏。    

 

触类旁通,自成风格
   吕中洲好学深思,对画学画论常有独到的领悟,“随时取中,无过无不及”,便是他对中国画精神的一种理解,也是他在创作中把握的一种分寸感。他说这一思想源于中庸学说,中庸之道是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行为的主动、积极的把握,并具有很大包容性。吕中洲在创作实践中注意依托生活、依托传统,也汲取、消化着外来艺术的养分,他不偏执,不保守,在自己的创作领域,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绿地。
    军旅生活培育了吕中洲,他的成功作品大都没有离开军旅生活,这也是部队画家不可替代的创作优势,因为他们对此有着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生活体验。吕中洲是解放军大熔炉培养出来的军旅画家,他的创作以反映军人生活为主。

    吕中洲把特有的表现手法运用到军事题材的绘画创作之中。在吕中洲的笔下,军事题材手法又转到山水画中来。《边塞风情》中的大漠风光和风花雪月,一曲荡气回肠的独特景象,图中的骆驼昂扬而上,以必胜的信念运载着人生。《桂林山水甲天下》表现的是桂林醉人的风光和恬静的山水,画面整体布局和谐,由近及远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还有《大漠之舟》体现的是黄沙满天的西北大漠奇丽的风光,画面上人、物的形态似乎又向人们显示着胜利的信念,又似乎向读者讲述着自己的故事,娓娓动听,生动感人……

以心写史用情作画

    山水画作为中国画一枝,以不同的形式追求美,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它们或雄浑,或冲淡,或高古,或典雅,或平易,或繁复,坐于凡尘,而臻于化境,吕中洲笔下的山水,气势阔大而不张扬,如老酒,绵香醇厚,如苍松,沉拙自然,于淋漓墨色中挥洒,有细致的刻划,风格中正,取才传统,恰到好外地融汇劲和灵动,彰显大度,从容之美。

     16岁的的吕中洲参军入伍,到了祖国大西北,这里有绿洲,河谷的生命摇篮,但更多的是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古道悲风,也有空旷的苍凉。军人,保家卫国,能吃苦,能耐劳,有勇武的力量,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但是还有一股力量在吕中洲心中涌动,学一技之长也好,业余兴趣也好,提升个人的品味也罢,站岗值勤成了吕中洲观察大自然的好时机,抽时间,挤时间画几笔,现实中连队仅有报纸和几份杂志,报刊上的速写,版画成了吕中洲美术学习的最好资料。画速写,刻版画先求个象模象样。不急,不贪,不躁,象军训,要埋头苦做,还要动脑子,如鲁迅说的“一步步走,一点点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进取。”凭着吕中洲韧劲,他的美术学习有了起色,坚定了他美术创作的决心,吕中洲的美术创作扎下了根,也摸索出自己创作的路子。吕中洲说,大自然是美术创作的良师,现实生活是美的源泉,看看大漠中枯涩扭曲的胡杨树因苍桑而傲岸,绿洲、平原上参天的白杨树因挺拔而俊美,大自然生万物,因环境不同而有各自的生长规律,这是自然之美,军人,胸怀祖国,心中是和平之美,安定之美,给人以力量和信心。画家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用画家个性的表现手法,融合对事物的观察和体悟,再加上画家真诚的心创作出的作品。完成人的心理引向:或正面的乐观进取,或直接的振奋,或忘我的心平气静的美之境界。

吕中洲笔下的山水,其石沉雄、峻美;其水清丽、壮阔;其云舒卷、流动;草木葱茏繁茂,给人以气势磅礴、雄浑壮美之感。另外,运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巧妙处理画面中云的深远,山的高远,水的平远,其层次分明,追求变化,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整幅画作布局大气,线条流畅,点染着色合理。其画风凝重中透露着明快,峻险中透出平稳沉雄,云高山阔水远中,令人感觉到一种流动的气韵。

 艺海无涯,继续跋涉
   吕中洲认为,国画应万变不离其宗。国画离不开“线”,线既能塑造形质,又能借笔法的运用,产生独立形质以外的“自有我在”。他认为,绘画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失其本。吕中洲一方面吸收了传统艺术的精髓,一方面开始寻求自己的艺术品格。

    几十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吕中洲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对书画艺术的执着与追求。在学习方法上,吕中洲在近年来的创作中,大处可见苍劲,小处不失灵动;质朴中见潇洒,细腻中显豪放。名家评其作品“线条古朴酣畅,墨韵生动,质感强烈;构图从容大气,苍峻峥嵘,气势雄浑,充盈着军人的豪迈气势。作品里洋溢着浩然正气,如观正义之师,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满怀豪情油然而生”。
    艺海无涯,学无止境,吕中洲说,画家应当正视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中国画的根。古典美学中有评述:孔子有“里仁为美”老子讲:“道法自然”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美是道。这“道”向外是社会,自然的最高规定,是万物之本, 向内则化为真,美之源,是人精神的最高境界,以古见今,有传承有创新有融合,枢机方通,画家在“心不厌精,手不忘熟”的过程中博而贯一,厚积薄发,画家的这“一画”展示给读者的是通向真善美的窗口。

上一主题:国画家吕中州先生作品三
下一主题:国画家吕中洲先生作品二